拜公司員工藝文沙龍之賜,得以來台中觀賞這場表演
(導覽後在空中花園留影)
230-330pm 夜鶯
330-400pm 演後座談
400-415pm 清場
415-420pm 重新入場與演員等之合照
420-430pm 至集合地點
430-530pm 台中國家歌劇院建築導覽 (有延長)
上次1月來到台中國家歌劇院是帶著媽咪來,自己參觀完就離開,沒有看到任何表演也沒有報到導覽。這次因為公司剛好有開放這個機會,於是候補進了名額~~ 自行來到這裡集合後,觀賞的表演夜鶯,是台灣與波瀾合作的一齣偶戲。以較特別的是,這齣先在波瀾表演,再改成中文回到台灣表演的偶戲,有許多特別之處,也能感受到台灣與國際在藝術上交流及互相理解的能量逐漸再上升著!! ^^
夜鶯的主要起源是由於2014年台灣受到波蘭邀請直接進行一場由台灣團隊為主的偶戲表演,這包含人偶的製作、故事、戲劇等等,這個戲加上波瀾的音樂總監,使用著波瀾的歌詞語言唱出,在波瀾巡迴了20幾場戲。直到團隊希望也能帶給台灣的觀眾這齣受到歡迎的偶戲,再重新將歌詞等等轉為中文,在2016 之後進行了台灣的表演。
本次特別在台中讓我們有這個機會觀賞,說實話這是我第一場在台中觀賞的表演,原本更期待的是有沒有機會在大劇院看... 但是,中劇院的感受可能更直接更接近演員的直接傳遞 (guess it's even better!!).
由於觀賞後導演、音樂總監及演員都留下來回覆大家的問題,其實有很多背後的故事跟做法,我們也一併的了解了~~ 尤其遠道而來的波瀾音樂總監,應該說他原本就是對於音樂、聲響非常敏感的人,因此在他的音樂中,能夠發現他用了大量的小調、五聲音階來表現接近東方及古代的音樂呈現。當然,偶戲的魅力,就在偶本身的設計,會後的分享,也讓我們知道從台灣製作的秘辛,跟這些背後的機關設計如何讓演員操作跟歌唱表現的結合可以更生動。
一小時的表演,有著非常不一樣的感受,QA之後,還能跟演員及導演、音樂總監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