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是故意的啦~~~
最近好像寫太多跟音樂相關的部落格文章了
想看的請放輕鬆隨便看,因為這都只是我聽完表演是上完課後怕自己忘記的紀錄罷了
沒啥專業知識的哩!! 呵呵!!
Ivo Pogorelich 我在去年 2009/10 去德國時聽過一場
當時因為它是代替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與英國皇家交響樂團 (Royal Phiharmonic Orchestra) 協奏
而且我的位置稍稍遠 並沒有辦法觀察到太多
只覺得他不適合跟Orchestra 合奏
所以這次去聽他獨奏音樂會,也是有點好奇他自己的表演又會是如何?
沒想到第一個讓我訝異的是他竟帶著譜上來表演 (當然少不了一個翻譜的)
一般鋼琴獨奏的表演是不帶譜的.... 帶了譜總覺得是準備不周?
而且,本以為只有幾首需要譜,沒想到整場都是這樣的說.... surprise 1
表演剛開始,我除忙著看他是不是有在看譜外,還好好觀察了一下
恩~ 頭髮留長,跟之前的光頭造型終於不同了
不過,頭髮梳到後面變成很像 "Jack Nicholson"
再往下看,這下有趣了~ 波大竟然在穿著燕尾服的情況下配上黑襪子+人字拖 (俗稱夾腳拖)
只不過我可沒那眼力看出那人字拖是不是LV 或是某名牌的 哈哈! .....surprise 2
這個蕭邦夜,其實只有一半是蕭邦的曲目
另一半的曲目印在一本200元的本子上 (好貴!!)
結果下半場一開場就廣播換曲目,我完全來不及回神仔細聽變更之後的曲目
後來據說換的是 "布拉姆斯" 的曲子.....surprise 3
波大異常 "獨特" 的詮釋,其實很令我吃不消
所謂的吃不消,指的是他挑的曲子、他詮釋的方式、他彈的力道等等
都是很 heavy 很沉重的
有時候我覺得幾乎每首曲子 (包括蕭邦的) 都被他彈成印象樂派、國民樂派的感覺
蕭邦的浪漫在他的表演根本完全找不到
有一說是因為他個人認為蕭邦成長年代是有戰爭的是屬於有革命情感的
所以不應該彈成 "浪漫樂風" 而是呈現 "革命式的" 比較適合.....surprise 4
再則,因為彈法的關係,每一首在一般人彈起來像小品的曲子,波大彈起來都像大曲 .....surprise 5
感覺很沉重、看起來很累 (眼睛要用力看)、也很難聽出他想表達的故事 (腦袋要用力想),相對演奏時間也有點長
加上他選擇表演其擅長的拉威爾 "恐怖美學" 的《加斯巴之夜》
其實我整場聽的有點 "忙" 也很 "茫然" 但還是打起精神來認真的聽
聽完出來才大大深呼吸...把沉重的氣都吐出來
聽了整整兩個半小時 (沒有包括中場休息喔!!)
不曉得大家是覺得值回票價了,還是因為時間太晚了
台灣觀眾竟然只拍了一次 "很熱烈" 的掌聲後,就很自動的慢慢消失散場
沒有等波大再出來謝謝,當然也就沒有安可曲.....surprise 6
這也讓我非常意外的結束這場蕭邦系列二的聆聽
很酷!! 但是真的太沉重了~~ 咻咻咻!!!
曲目: 蕭邦:夜曲第16號降E大調,作品55之2;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B小調,作品58
李斯特:梅菲斯特圓舞曲
西貝流士:悲傷圓舞曲,作品44
拉威爾:《加斯巴之夜》
李斯特:梅菲斯特圓舞曲
西貝流士:悲傷圓舞曲,作品44
拉威爾:《加斯巴之夜》
全站熱搜